石家庄市民政局对政协石家庄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289号提案的答复
杨立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依托现有养老机构辐射周边。2017年,我市承接了国家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综合试点,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了“完善机居一体工作机制”,对养老机构辐射周边社区开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从2017年至2019年,全市共推进建设街道级综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24家,标准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2家,今年又推进建设了74个日间照料站点,其中主城区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均参与建设并运营了部分站点。部分养老机构还成为我市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商,面向主城区所有享受该补贴的老人提供服务。目前,此项工作已经覆盖市内8个区和正定县,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养老助餐服务,鼓励所有的养老机构设立助餐站点,进一步辐射周边开展服务。
二是关于开设失能老人服务人员学历教育。此项工作目前在国内还是短板,各省市均未实现强有力的突破。主要原因是养老护理人员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未得到市场认可,学历教育机构存在较大招生困难。目前,全市目前共有1400多家养老服务企业,其中包括234家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有将近3400名,这些人员绝大多数是4050人员,学历层次都比较低。当前的教育提升以人社部门的职业能力建设为主,注重培育实践能力。关于学历教育,2016年以来,我市已经有石家庄文化传媒学校、一职专等中等学校开设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跟本地和国内多个养老服务企业开设了订单招生,每年招生规模不少于4个班并呈稳步上升态势。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教育局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三是关于鼓励医院等机构开展居家失能老人巡出诊服务。因上门医疗诊疗服务存在较大风险,在现有的国家政策框架下,此项工作还处在审慎开展阶段。目前,我市医疗机构主要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全市已经建立家庭医生团队3017支,成功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79万人。2018年11月,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方案》,目前已经在正定、栾城、新乐、鹿泉四地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该试点主要是以医疗服务上门和生活照料服务上门两种形式开展,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国家医保局近日也发出通知,将持续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我市也将按照上级要求逐步推动医疗机构开展失能老人巡出诊服务。
四是创办社区居家失能老人服务中心。我市当前建设的街道级综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多具备托养服务功能,一方面服务日间照料老人,另一方面服务社区内失能老人。2019年以来,我局会同市卫健委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和驻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点进行了驻点或引入签约服务,和卫健部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重点为社区内的失能老人进行医疗诊疗和日间照料服务。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小微型嵌入式社区照护中心试点探索,2017年以来,在主城区推进建设了10个试点机构,以嵌入社区提供专业托养、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为主要内容,专门服务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其中振头社区照护中心还建立了我市首家失智人群照护中心,多次接待省委、市委主要领导视察,也受到了民政部的肯定和推广。此类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能开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是我市当前社区养老服务的主流模式,也受到广大社会老人的认可。
石家庄市民政局
2020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