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地名文化
“藁城区”地名由来
发布时间:2024-10-12  查看次数:294
“藁城”,《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原作稾城。“春秋肥国地,土肥水丰,富裕之地,宜种禾,而果实,故名‘稾’”。“稾”为此地原始地名。春秋时属肥国地(都城肥累,今区西南2.5千米)。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始置稾城县,取其地名“稾”加城为县名。东汉初,肥累、稾城县省。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复置稾城县。北齐时,改稾城县为高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城县又改为稾城县。唐天祐二年(905年),因避朱全忠父名诚之讳,而更名槀城县为槀平县。五代时,后梁开平六年(912年),稾平县复名稾城县。元时,稾改为藁,遂称藁城县。1989年7月,撤销藁城县,设立藁城市(县级)。2014年9月,撤销藁城市(县级),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