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媒体关注
《石家庄日报》:给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获鹿镇慈善工作站书写暖心故事
发布时间:2025-03-12  查看次数:1
本报记者 毛 宇
“张大爷,我们来看您了。给您打扫打扫卫生,陪您聊聊天。”3月4日,护航社工张玉菡和志愿者敲开了张大爷的家门。张大爷腿脚不便,视力也日渐模糊,常常需要凑近才能看清东西,但他对这几人的声音却格外熟悉。
2024年7月,为更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石家庄市民政局和鹿泉区民政局指导下,获鹿镇成立慈善工作站,由石家庄护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致力于为辖区特殊群体、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敲门送暖 让关怀触手可及
“你们可算又来了。收拾完别急着走啊,多陪我说说话。”每次张玉菡和志愿者上门时,张大爷总让他们多待一会儿,热闹热闹。张大爷今年94岁,因不想跟儿子同住楼房,便常年独居。面对志愿者的上门关心,他特别想和他们多聊几句。
张玉菡笑着说,虽然聊的多是家长里短,但对老人来说,这些对话却是一种难得的陪伴和关怀。每当这个时候,志愿者都会耐心听完老人的话,并时常逗得张大爷开心大笑。
获鹿镇慈善工作站位于镇宁社区三楼,辖区内有6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总人口9万余人,其中老年人不到2万人。针对辖区面积大、困难老人多的特点,工作站特别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和情感关怀。
为相依为命的年迈父子二人送去棉被和生活物资、为突发意外的居民额外申请临时救助金、为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慰问金……社工们通过入户走访,将群众的需求记在本上,更记在心里,时刻想着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工作站不只是位于三楼的固定服务场所,更是上门服务的“移动服务站”。获鹿镇慈善工作站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切实的服务,将温暖和关爱送到群众的心上。
护航心灵 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小浩最近不仅交到了新朋友,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小浩奶奶高兴地跟社工张玉菡分享小浩的近况。张玉菡边认真听,边打开记录册,在小浩的需求记录旁,接着写下“辅导作业、参加业余活动”。
获鹿镇慈善工作站建立了信息库、需求库、资源库,细心地为困难群众分类建档,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
小浩是一位父母去世、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社工和小浩沟通时发现,他有些内向,不爱和人交流。为了帮助小朋友打开心扉,社工们除链接心理咨询师帮助外,还经常邀请小浩参加儿童活动。
张玉菡还记得小浩第一次来到活动室时,有小朋友主动跟他聊天,但他只是低着头,不怎么回应,全程都得奶奶陪着。社工们没有强求小浩参与活动,而是让他先熟悉环境,并为他安排一些轻松的任务,避免他的紧张感。之后,社工还经常与志愿者一同指导小浩写作业,帮助他融入集体生活。第二次活动时,社工们悄悄把奶奶带出去,小浩也能一个人和周围小朋友完成任务。到了第三次,小浩已经能独自前往活动室,和小朋友们坐在一起。
看到小浩从拒绝与外人沟通,到主动参与小朋友的活动,张玉菡十分感慨。“这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希望通过我们的陪伴和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汇聚爱心 提供更周到的支持
“我们社工的力量其实是有限的,为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需要链接更多资源。”张玉菡介绍,工作站共有四名社工,除日常工作外,他们还经常链接一些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汇聚更多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56岁的李大姐是微工厂的“常客”。每天早上8点半左右,她会骑上电动自行车,十几分钟后,来到微工厂做工。“家中公婆都需要人照顾,老公长期在外务工,所以自己能在家门口干点活,我特别开心。”李大姐笑着说,加工中药枕和手工插花这些工作容易上手,如果做得好,一个月能有一千块左右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这里成了她和朋友们聊天谈心的地方。大家相互鼓励、分享生活,将日子过得充实又愉悦。
工作站还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志愿者典型,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还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展义诊、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专项活动。
工作站就像一个纽带,将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汇聚在一起,为辖区群众搭建一个互助互爱的平台。张玉菡说,他们希望通过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